臭氧發生器的使用安全及電氣安全指南
臭氧發生器的電氣安全分析。
1.臭氧發生器的結構和原理。臭氧發生器由放電反應器、氣源部分、供電單元和散熱系統組成。以上部分是空氣通過制氧機產生高濃度氧氣(O2),進入放電反應器,介質阻擋放電(DBD)產生臭氧(O3)。臭氧發生器的供電單元是通過變頻電路將市電變成高頻電壓,然后通過變壓器為臭氧發生器提供高頻高壓電源。制氧機以空氣為原料,通過微變壓器吸附產生濃度大于90%的干氧。
介質阻擋放電是一種氣體放電,將絕緣介質插入放電空間。當放電電極施加足夠高的交流電壓時,放電空間中的氣體被擊穿。后者常用于絕緣介質可懸掛在放電空間或覆蓋在電極上。臭氧發生器根據放電電極的不同風格可分為板式和管式。
2.臭氧發生器的電氣事故。臭氧發生器作為一種高壓電氣設備,很有可能排除操作不當、操作人員素質低等人為因素。
臭氧發生器在長期運行過程中,由于臭氧具有一定的腐蝕性,與其他高壓電氣相比,設備內部的絕緣材料更容易腐蝕和絕緣劣化。此外,當雷擊建筑物時,如果沒有良好的防浪涌保護器雷電波通過通信線侵入臭氧發生器,絕緣故障將由過電壓引起。設備內部的絕緣劣化會產生電氣閃絡,閃絡過程中產生的電火花或電弧很可能會在氧氣的幫助下引起火災甚至爆炸。絕緣故障也可能導致局部短路。當設備內部散熱不良時,設備的長期運行會導致設備過熱,最終引起火災。局部短路也會形成漏電流,使金屬外殼帶電操作人員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可能發生觸電事故。此外,系統故障也會導致局部短路形成漏電流。目前,許多中小型臭氧發生器采用浮地接地方式,長期運行會導致靜電荷積累。
3.靜電危害及其保護。靜電是指處于相對穩定狀態的電荷。靜電是一種非常常見的電現象,在生活、生產和自然界中隨處可見。但這種普遍而微小的現象也會造成一定的安全事故。靜電電荷雖然很小,但電壓很高,積累到一定量就會發生放電。在臭氧發生器中,氣源是氧氣,有很強的助燃作用,容易引起火災。
靜電產生的主要形式有:接觸分離或摩擦起電、感應起電、破裂起電、剝離起電和電荷遷移。其中,前兩種起電方式比較常見。影響靜電的主要因素有材料和雜質、工藝設備、工藝參數和環境條件。有些材料電阻率低。泄漏靜電的能力強,沒有地面絕緣很難積累靜電荷。這種材料的電阻率和表面電阻率不大于1×107ω,稱為靜電導體。在容易發生火災爆炸的地方,應盡量使用靜電導體材料,有效避免靜電積累。設備制造過程中工藝的差異,即接觸面積、接觸壓力、表面粗糙度和設備幾何形狀,對靜電的產生有不同的影響。比如管道內壁粗糙,摩擦和沖擊的機會比較多,容易產生靜電。此外,環境因素也非常重要,明顯是空氣的濕度。相對來說,空氣濕度越高,材料表面電阻率越低,表面靜電荷的密度越低。因此,增濕是消除靜電荷的更有效途徑。
1.臭氧發生器的安裝人員必須接受技術培訓才能接通電源。
2.使用臭氧發生器滅菌時,嚴禁工作人員在臭氧濃度高的環境中工作。
3.臭氧發生器在設備維護過程中切斷電源,在臭氧排放狀態下進行,可以保證人員的安全維護。
4.臭氧發生器異常時,請迅速切斷電源或通知專家進行維護。
5.臭氧發生器接地線合格,接地安全可靠,嚴禁安裝在易泄漏或爆炸的危險區域。
6.臭氧發生器應了解臭氧發生器的使用方法,并能熟練操作消毒設備。
7.臭氧發生器發生臭氧泄漏時,應在第一時間關閉臭氧發生器,打開通風設備進行通風處理,并迅速退出臭氧發生器的使用空間,直至安全范圍內。